流動影像技術發明至今超過120年,其收藏與保存的工作最早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於歐美展開,各地資料館羣體相信1910年代或以前製作的影片九成已經散佚,而1920年代的作品則剩下兩成,總括1950年前製作的電影現在只有一半能夠流傳¹。這個令人惋惜的數字還不包括大部份紀錄片、短片、實驗影像和其他獨立製作。由於相關的文獻不多,百多年來完全失傳的影片數量難以估算。而幸運得以被博物館、電影資料館或個人搜集收藏及修復的作品,有些亦因為物料狀態、貯藏要求等原因,鮮有機會公開展示。
近年隨着複製和修復視聽物料的科技急速發展,各地資料館得以投放資源修復損壞了的影片和把有價值的電影藏品轉化為數碼媒體,甚至在網上平台公開。另外,商業形式的數碼修復亦蔚然成風,令觀眾有機會觀賞很多重製的經典電影。
有見及此,「REEL TO REEL 影像溯源」希望由電影和地方的歷史、技術發展、美學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出發,展示世界各地失而復得的珍貴影片,對照電影歷史發展,填補香港、華語及鄰近地區的遺缺,並以此闡釋博物館(或資料館)和商業修復的分別,以及菲林和數碼作為創作媒介和影像載體的不同特性,提倡兩者均應受到重視,令觀眾在觀賞同時亦能了解它們所承載的意義和故事。
影展得以舉辦,承蒙各電影收藏機構及相關人士借出珍貴影片,各嘉賓及講者百忙中出席講座及映後談,在此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