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 節目「電影修復101」,2021年4月15日至6月3日逢星期四晚 9:30-10:30 直播。每集節目部分內容亦上載至 Podcast 平台,Podcast 版額外加入「術語知多點」環節。
主持:羅海珊、劉文雪、龔秋曦、劉子斌
*特別嘉賓:江千慧 Chanel Kong(M+ 視覺文化博物館流動影像副策展人、REEL TO REEL INSTITUTE 成員)
來到本季最後一集,講講世界各地不少為推廣電影資料館藏品、修復電影、默片和菲林電影等視聽遺產而創立的 Archival Film Festival,亦有一些專注剖析電影技術於色彩、聲音、放映規格或器材的演進(如硝酸片、8和9.5毫米等小型菲林、70毫米闊銀幕影片;或以碳弧燈放映機放舊拷貝等),和展示非主流影像(如實驗電影、家庭錄像及孤兒影片等),旨在保存逐漸沒落的電影文化和歷史。
今集請來 Chanel 一一介紹這類電影節的特色,及網上放映的興起帶來的影響。幾位主持亦會分享到世界各地觀影的難忘經歷!
直播日期:2021年6月3日
今集主題是電影聲畫載體的歷史,談談由菲林到數碼年代,本地戲院放映格式的轉變。家用影片的制式日新月異,由8和16毫米等小型菲林拷貝到影帶、鐳射影碟、數碼影碟到串流平台,和戲院版在畫質、畫面寬高比(aspect ratio)和畫幅頻率(frame rate)等有何差別?4K 和DCP 是甚麼?DCP 就代表高解像度?影院和家用版本的電影修復過程又有何不同?認識電影藝術亦要懂得分辨放映格式,做個精明消費者。
直播日期:2021年5月27日
*特別嘉賓:阮紫瑩(資深電影研究員,余慕雲先生徒弟)
影像保存與修復不只涉及技術,資料搜集、考證和研究工作也不可或缺。余慕雲先生於五十年代就開始研究香港電影,整理其歷史脈絡,並積極聯絡銀壇台前幕後人員作口述歷史訪問及文物捐贈,為香港電影研究打下基礎。正值慕雲叔逝世十五周年,今集請來其徒弟阮紫瑩,講講慕雲叔對電影研究的熱誠和貢獻,以及倡議成立電影資料館經過。編寫五卷《香港電影史話》背後有甚麼故事?紫瑩如何繼承師父的意志?她又會跟我們談談近年的工作。
直播日期:2021年5月20日
早期電影的創作者已運用濾鏡、冲印和各種手工方法為黑白菲林增添色彩。今集介紹電影色彩技術史,講講特藝彩色及伊士曼七彩的發展;略談香港電影由黑白、局部彩色到全彩色的過渡。菲林光化學和數碼後製的調色工序有何異同?數碼調色又為修復帶來甚麼突破?
直播日期:2021年5月13日
*特別嘉賓:袁永康(Facebook 電影專頁「威哥會館」版主)
《賭俠II 之上海灘賭聖》(1991)女主角不是鞏俐?有看過原版《鬼馬雙星》(1974)嗎?陳浩南竟然出賣手足?今集講港產片無限版本、午夜場和正式公映的版本迷思,又會談談版本比對和電影修復的關係,以及海外版刪剪片段的修復。威哥還會和我們討論近年推出的修復版影碟。
直播日期:2021年5月6日
甚麼是菲林考證?誰是Leader 女郎?「荀工」秘辛:Now I can’t unsee it 及與黴菌打交道;博洛尼亞受訓體驗:修復百年前拷貝。今集從修復人員出發,講講觀影時看不到的細節,又由工作甘苦談到與各地電影保育工作者的交流。
直播日期:2021年4月29日
按各地電影資料館估算,1950年前製作的電影只有一半可流傳,原因何在?硝酸菲林着火後不能撲滅?名導演為何燒光自己的電影菲林?!亦會講講各地資料館和民間機構如何搜集散佚的影片。
直播日期:2021年4月22日
修復版電影看得多,到底和舊版本有甚麼不同?視聽遺產保育是甚麼?修復的原始物料有幾多種?光化學和數碼修復又有何分別?修復=還原嗎?
直播日期:2021年4月15日